撒奇萊雅族的水源地
步道終點的「撒固兒瀑布」,因山勢落差而形成,自山谷間垂下。撒固兒瀑布早年為部落之水源地,由於水質清澈,當地居民直接汲取做為家庭用水,是撒奇萊雅族的共同回憶。
介紹
此瀑布是撒固兒步道的終點。花蓮市國福里一帶,早年多為茄冬樹,漢人稱為「茄冬腳」,撒奇萊雅族人稱為Sakur,意思也是指茄冬樹。日治時期在制定地名時,因Sakur發音近似Sakula,日文漢字即是「佐倉」。撒奇萊雅族及撒固兒部落正名後,步道與瀑布名稱也順應民意取為「撒固兒步道」與「撒固兒瀑布」。
早年,撒固兒瀑布是部落水源地,也是撒奇萊雅族人的活動區域。加禮宛事件發生後,撒奇萊雅族人曾逃到此地,以瀑布洗淨身上的血水。步道山壁上矗立著一個巨大的三腳印記,相傳乃天神告示族人要「敬神、勤奮、自愛、愛人」。走一段步道,追憶撒奇萊雅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