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證十六股庄發展史
抵達奇萊平原從美崙溪上岸後,先建一草廟供奉,這座草廟就是延平王廟的前身。這座「十六股延平王廟」,建於1859年,是花蓮最早興建的廟宇。
介紹
據聞,淡水廳富農黃阿鳳,在招募農民出發前往花蓮開墾前,為了安定人心,特地到臺南府城恭迎國姓爺(鄭成功)聖像、令旗及香火隨船庇祐。抵達奇萊平原從美崙溪上岸後,先建一草廟供奉,這座草廟就是延平王廟的前身。這座「十六股延平王廟」,建於1859年,是花蓮最早興建的廟宇。
光緒元年(1875年),林蒼安與墾民隨清軍東來繼續開墾,並將十六股庄改稱「復興庄」,廟名亦改稱「復興宮」。民國四十年(1951年)花蓮大地震後,復興宮被毀,經地方仕紳集資重建,更名為「延平王廟」。

來到這歷史悠久的延平王廟,一定要看看廟裡百年珍貴文物,如鄭成功部將甘輝將軍靈佑先民用印,以及門前的寄附碑和點金柱。

鎮廟之寶延平王令旗上以黑布縫綴白字的「咸豐元年」字樣仍依稀可辨,而昔日門前的石獅,如今也仍鎮守在廟前。